悲哉昔人乘鹤去 哀哉存者痛缅怀
时间:2014-12-27 浏览: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材料科学的先驱,著名材料科学家、金属物理学家、一代宗师、中国航空钛合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顾问、北京奥宇可鑫装备再制造技术研究院技术总顾问颜鸣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4年12月24日4: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1920年6月12日出生于河北定兴县。祖籍浙江省慈谿县(今慈谿市)。家庭生活清寒,父亲颜余庆节衣缩食,让子女多读书,学有一技之长。受家庭教育的熏陶,颜鸣皋从小就刻苦学习、勇于进取。
1928年,颜鸣皋考入汉口心儒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未毕业,就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博文中学。该校是英国循礼会在中国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高年级的数学、物理、化学诸课程采用英文教材,用英语讲课。这种学习环境对他的英语学习十分有利。他还参加了学校“唱诗班”的宗教活动,使他逐渐对古典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长期的爱好。
1935年,他初中毕业后,只身北上,来到北平,入汇文中学学习。因学费昂贵,家庭无力供给,翌年转到通县潞河中学就读。由于日军扶持成立伪冀东政府,遭到爱国学生和各界人士强烈反对,颜鸣皋不满日军的行为,气愤之下返回武昌,复入博文中学。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颜鸣皋毅然放下书本,参加“学生抗日宣传队”,演街头剧,教民众唱抗日歌曲,发动民众投入抗日热潮。 1938年,颜鸣皋考入重庆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学习期间,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他忧国忧民,苦于找不到强国富民的道路,只好怀着“洁身自爱”和“清高”的思想,立志“科学救国”、“工业救国”,刻苦学习,以求他日学有所成,实现这一愿望。
1942年,他再次以优异成绩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入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任助理工程师。
1944年,颜鸣皋得美国租界法案资助留美实习生的机会,赴美国进修精密机械制造。他把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之中,周末还到耶鲁大学冶金系听课。
1946年春,他正式入耶鲁大学攻读金属物理学。
1947年夏,他修完研究生的全部课程,获物理冶金科学硕士学位。
1949年春,颜鸣皋被破格吸收为美国荣誉科学会(sigmaxi)会员。同年7月获耶鲁大学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铝单晶体的横断弯曲研究》(Transverse bending of aluminium single crys-tals)。继之, 受聘于纽约大学工学院研究部,任研究员,讲授金相学,并指导3名博士研究生。
1950年,被美国菲拉姆•厄泼西隆(philambda upsilon)化工学会吸收为荣誉会员。 1949年暑假,留美学生在匹兹堡组织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颜鸣皋被推选为协会监事、金属小组组长。为了以后发展祖国的冶金和材料研究事业,他组织在美国的中国冶金技术工作者编辑《中英对照冶金学名词》,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1951年出版的《冶金学名词》的基础。其突出的优点在于把音译的冗长的外来语冶金学名词简化,如“Austenite ”译为“奥氏体”,“Widmanstatten structre”译为“魏氏组织”,“Brinellhardness”译为“布氏硬度”等等,就是当年在美国的中国冶金技术工作者共同磋商定下来的。
1950年秋,颜鸣皋毅然放弃任职不久而有很好发展前途的工作,决心回国,参加祖国经济建设。1950年10月启程时,不料受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阻挠和迫害,被送往纽约附近的爱理斯岛隔离。经过据理力争并向法院起诉,于1951年2月胜诉,乘船经香港回国。回国后,接受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的邀请,任该校教授兼第二机械系主任。1955年,又兼任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颜鸣皋从小就养成好学上进,乐于助人的品德。他有着强烈的爱国心和事业心。当他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后,见到家人时,他父亲笑着说:“人家留洋回来,是衣锦还乡,可你带回来的只是几箱子书和几套旧西服啊!”颜鸣皋笑答:“您知道这几箱书对国家建设很有用,它胜过衣锦还乡!”父亲满意地说:“对,鸣皋有远见,合我心意,俗话说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现在国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要为国家多出力。”
在北京工业学院执教期间,他倾注全力培养国防建设技术人才。在教学上一丝不苟,严谨治学。在课堂上总是采用启发式讲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颜鸣皋扶掖后进不遗余力的诚恳态度,赢得了年轻教师和学生们的信赖与尊敬。到1994年为止,颜鸣皋已培养出6名博士和18名硕士,使航空材料研究事业后继有人。
1956年,他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国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1957年,颜鸣皋调入航空材料研究所,领导建立中国第一个钛合金研究室。1958年8月,他作为中国冶金考察团成员赴苏联实地考察,然后又到全苏航空材料研究院着重考察钛合金的研究及其设备。1962年,颜鸣皋出任航空材料研究所金属物理研究室主任,指导开展基础性研究和高温合金、钛合金等研究工作。该所于1960年划归国防部建制。1963年,颜鸣皋被授予上校军衔,任航空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文化大革命”中,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直到1977年才得到平反,恢复名誉。
1978年,颜鸣皋任航空材料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此后,先后应邀去联邦德国宇航研究院、法国宇航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美国纽约理工学院、日本京都大学和九州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马尼托巴大学讲学。
颜鸣皋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和第一、二届学位委员会冶金评议组成员。还先后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洛阳工学院和华东工学院兼职教授或顾问教授。
他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担任10余次学术会议的国际委员或执行委员。1987年由他主持召开了第五届国际材料力学行为会议(ICM),并当选该会理事会主席。1988年,被推选为远东断裂力学组(FEFG)执行委员和国际断裂力学会议(ICF)联络委员会委员等。1989年兼任“金属疲劳与断裂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颜鸣皋曾多次获得国防科工委和航空工业部的表彰。1991年为纪念中国航空工业创建40周年,航空航天工业部将该部最高荣誉 航空金奖授予颜鸣皋,以表彰他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同年11月,颜鸣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改称院士)。
他是中国金属学会创建人之一,先后担任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他还是材料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材料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航空材料学报》、《材料工程》主编。 颜鸣皋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无私奉献。组织上送他去疗养,可他过不惯闲逸的疗养生活,随身带去一本新出版的《金属疲劳与断裂》(英文版),他利用疗养时间译出这部40万字的著作,1983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几年前,颜鸣皋的胞弟从美国回来探亲,手足情深,共叙离别往事。当其弟知道他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遇后,曾问他:“你不后悔吗?当初不回来就不会吃这些苦头了!”颜鸣皋坚定地说:“我一点也不后悔,我当初回国的选择是对的,假使历史可以重复的话,我还是这样选择,这是我们的祖国啊!”从这一席对话中,表达了一位老科学家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
颜鸣皋虽已年逾古稀,仍孜孜不倦地工作,不遗余力地指导着国家高技术重点科研项目和博士研究生的工作。颜鸣皋先生为北京奥宇可鑫装备再制造技术研究院做出了卓越贡献。近十年来致力于北京奥宇可鑫装备再制造技术研究与技术指导,为机械零件修复再制造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工程项目培养了一批专业再制造科学技术与工程应用的杰出人才。
颜鸣皋先生遵循国家需求,瞄准世界前沿。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实践。迎接二十一世纪科技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颜鸣皋先生为中国航空材料的发展铸就了一座丰碑。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德受到了国内外材料界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和航空工业的重大损失!是我们奥宇可鑫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颜鸣皋先生!
悲哉昔人乘鹤去,哀哉存者痛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