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时间:2015-6-30 浏览:
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能源、钢铁、氧化铝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2012年,煤炭消费总量近25亿吨标准煤,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10大流域中劣V类水质比例占10.2%。如果继续沿袭粗放发展模式,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那么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将难以想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将化为泡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造生态环境新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习近平同志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头顶着蓝天白云,在清洁的河道里畅快游泳,田地里盛产安全的瓜果蔬菜……这些是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最朴素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最起码的诉求。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雾霾天气、地下水等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群众反映强烈。人民群众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绩。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趋向,面对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这些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表明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保障。习近平同志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是长远发展的最大本钱。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能源、钢铁、氧化铝等消耗量最大的国家。2012年,煤炭消费总量近25亿吨标准煤,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10大流域中劣V类水质比例占10.2%。如果继续沿袭粗放发展模式,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那么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将难以想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将化为泡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造生态环境新优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习近平同志今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头顶着蓝天白云,在清洁的河道里畅快游泳,田地里盛产安全的瓜果蔬菜……这些是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最朴素的理解和对环境保护最起码的诉求。今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的雾霾天气、地下水等污染问题集中暴露,群众反映强烈。人民群众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在治气、净水、增绿、护蓝上下功夫,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多年来,我们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绩。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时代潮流,面对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趋向,面对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和诉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项战略任务,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
二、科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向、总要求、总措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总方向努力,严格按照这个总要求进行部署,抓紧细化实化这个总措施,全面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习近平同志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利用好改善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倒逼机制,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
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要结合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研究论证,尽快形成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的完整方案,抓好组织实施。
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要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教训,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理,发挥体制和制度优势,尽量缩短污染治理进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复杂,解决起来的难度比任何国家都要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既要打好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环境问题解决的希望,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这些要求,催人警醒,意味着我们党将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同志结合新的实践需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加丰富、更加系统、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深刻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一,作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部署。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总方向、总要求、总措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总方向努力,严格按照这个总要求进行部署,抓紧细化实化这个总措施,全面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第二,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习近平同志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实践证明,脱离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经济发展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态环境决定人们的生存条件。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利用好改善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倒逼机制,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把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
第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这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要结合贯彻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积极开展研究论证,尽快形成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的完整方案,抓好组织实施。
第四,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习近平同志强调,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用生态文明的理念来看环境问题,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问题,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要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我们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经验教训,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改革创新,用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来进行综合治理,发挥体制和制度优势,尽量缩短污染治理进程,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复杂,解决起来的难度比任何国家都要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既要打好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果,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让人民群众看到政府的决心,看到环境问题解决的希望,也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第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习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这些要求,催人警醒,意味着我们党将以更大勇气和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强化党的领导、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 一是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搞好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开创性事业,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提出保障措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构建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的经济模式,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社会行动,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二是立足再生产全过程,制定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环境保护,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因子纳入相关税种设计,建立健全环境税收政策体系。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动建立开发与保护地区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深化绿色信贷、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政策。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科学快捷的立、改、废程序,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管理,着力解决环保责任不落实、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开展区域联合执法、跨地区交叉执法,增强执法效能。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严肃处理,尽快解决。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积极配合组织、监察等部门,扭转一些地方仍以国内生产总值挂帅、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现象。
四是发挥主阵地作用,用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环境保护新发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要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继续探索环境保护新路。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密切关注和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抓手,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其次,以三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改善环境质量。以细颗粒物(PM2.5)防控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重点,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村镇环境连片整治和土壤污染治理。再次,以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建立并完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的环境管理体制,使环境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作者: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强化党的领导、国家意志和全民行动。 一是从宏观战略层面切入,搞好顶层设计。生态文明建设是开创性事业,需要搞好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提出保障措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构建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量、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的经济模式,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全社会行动,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二是立足再生产全过程,制定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利用资源、影响环境,单独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推行环境保护,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要因子纳入相关税种设计,建立健全环境税收政策体系。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推动建立开发与保护地区之间、上下游地区之间、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更好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深化绿色信贷、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政策。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构建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建立科学快捷的立、改、废程序,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管理,着力解决环保责任不落实、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开展区域联合执法、跨地区交叉执法,增强执法效能。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严肃处理,尽快解决。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组织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积极配合组织、监察等部门,扭转一些地方仍以国内生产总值挂帅、在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现象。
四是发挥主阵地作用,用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环境保护新发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要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继续探索环境保护新路。首先,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密切关注和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项目,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抓手,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管理优化产业结构,以环境成本优化增长方式,以环境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其次,以三项重点工作为突破口,改善环境质量。以细颗粒物(PM2.5)防控为重点,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重点,强化重点流域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以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深入推进村镇环境连片整治和土壤污染治理。再次,以深化生态体制改革为动力,加快环境管理战略转型。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建立并完善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的环境管理体制,使环境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从单纯防治一次污染物向既防治一次污染物又防治二次污染物转变,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作者: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
中国再制造产业联盟秘书处
郑长珍
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