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为何为分摊“节能减排”任务犯愁
时间:2008-3-18 浏览:
一年前的欧盟春季峰会上,欧盟领导人在节能减排方面制订了“削减两个20%”的远大目标。一年后的今天,欧盟春季峰会又一次召开,如何将一年前制订的“减排”目标分解到各个成员国,成了本次峰会的头号难题。
(小标题)目标远大
在2007年的春季峰会上,欧盟27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在2020年前将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提高到能源使用总量的20%。这是欧盟迄今就气候和能源问题出台的最为雄心勃勃的计划。
然而,这只是欧盟27个成员国的整体目标,如何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个成员国则是欧盟今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为此,欧盟委员会今年1月出台了一份详细的落实方案,针对不同经济情况为各成员国分配任务。可以说,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欧盟各国政府甚至每一个欧盟居民付出艰苦努力,在每一个产业都会带来革命性的全新要求。
(小标题)阻力重重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方案将难以被“全盘”接受。事实上,在方案未完全公开前,德国、法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等国就已经表达了对具体减排比例的担心。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示,法国电力主要依靠核能,排放出的二氧化碳本来已经很少,因此不应再对法国提出具体减排限制。
许多商界人士担忧,能源成本提高将使欧洲公司在全世界范围竞争力减弱,法国、德国和罗马尼亚等国均担心此举将导致一些欧盟企业外迁。钢铁、铝以及水泥等高能耗行业则对计划中的污染权交易提出异议,它们希望能继续得到一定的温室气体免费排放权,而这正是欧盟委员会主张逐步取消的。
欧洲工商业联合会则担心实施一揽子方案会增加民众的负担。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也承认,新增加的“花销约占欧盟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5%,相当于每人每周花费3欧元”。
(小标题)知难而进
应当看到的是,欧盟之所以积极充当“环保先锋”,除了对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以及环境恶化的关切之外,也有着能源安全、抢夺新兴能源制高点以及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等长远考虑。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欧盟不仅可以促使相关行业进一步“变绿”,推动经济结构优化,提高整体竞争力,而且可以推动自己的环保技术再上台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赚取更多的外汇。
因此,尽管阻力重重,欧盟建立能源高效、低碳经济体的决心不会改变。正如巴罗佐所说:“我们不应只注重付出,更应谈论欧盟由此获得的收益。”欧盟委员会希望各成员国能在2008年就各自的“减排”目标达成一致,以便新计划能在2009年付诸实施。